-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出版报告会举行[11/25]
- · 全国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京举行[11/23]
- · 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开幕[11/18]
- · 2021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11/17]
- · “凤凰引读者”学生阅读项目在南京启动[11/17]
- · 《于友先出版工作选集》面世[11/16]
- · 第35届全国少儿社社长年会在沪召开 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少儿思想引领工作[11/16]
- · 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1月14日开幕[11/11]
新媒体投资机会何在
发布时间:2015-08-11 17:04:00
当前,媒体行业正在经历剧烈的转换。传统的纸媒急剧衰落,新媒体的市场竞争格局还没有定型,技术驱动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应对这种变化,一方面也要对未来趋势进行预判,并找到应对挑战的正确路径
在转换过程中,纸媒由于其传递效率较低而被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所取代。新兴互联网媒体和移动媒体的特点是快速、海量、移动化、个性化、互动化。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媒体组织机构(例如报社、通讯社)的转型,即在新的技术平台上,能否将资讯生产工作继续发扬光大,在转型过程中快速成长;二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需要寻找自己新的生存之道,既要更新自己的工作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又要在媒体资讯生产方式上进行彻底的改变。移动互联平台的便捷性和进入的低门槛,给许多媒体从业者带来了运营新媒体的条件。在如此情形下,媒体格局变得扑朔迷离,既有作为资讯提供方的传统媒体的继续参与,也有聚集了大量用户的新兴聚合类媒体涌入,其已成为事实上的资讯入口。除此以外,很多自媒体工作室或个人在某个垂直领域或细分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或者说独具特色的媒体资讯,也争取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样定位媒体投资的规律,怎样去判断一个媒体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从传统媒体的投资逻辑中获得经验
在纸媒时代,判断一份报纸的投资价值和商业价值,首先判断的指标是其订户数。报纸订户数越大时,其投资价值和市场价值也越大。当然,这中间还是会有些细微差别,例如这些订户的收入水平、购买意愿,以及其报纸内容是否导向消费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决定一份报纸是否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但无论怎样,核心的判断标准一定还是订户数量。采用这个逻辑,衡量新媒体平台投资价值的依据仍然是用户数量。哪个媒体拥有了更多的用户数,同时这些用户还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媒体资讯内容更容易导向消费行为,哪个媒体就具备了较大的商业价值。新媒体的用户数与传统纸媒的订户数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新媒体的用户是其可以接触和到达的用户,所以其创造的商业价值就远不止传统纸媒订户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新媒体可以通过互动不断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来挖掘用户更大的商业价值。就这个角度来看,其商业价值不仅仅是广告曝光,还有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商业价值。例如《罗辑思维》的模式,《罗辑思维》实际上是一个媒体,但它并不是直接用订户数去卖广告,而是去卖很多其他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书籍、月饼等等,看似“无厘头”的商业模式却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所以,新媒体的用户数量与传统媒体的订户数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是不同的,但即使这个差别存在,判断一个媒体是否具备商业价值的基础,仍然是其是否拥有足够大的用户数,以及未来是否可以拥有更大的用户数。这是第一个标准。
运营团队的能力
在拥有较大用户数的基础之上,媒体运营团队是否有能力将这些潜在的用户变成真实的用户,这就要求运营团队具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当下媒体创业中的一个稀缺资源,新媒体产业最大的挑战来自这里。部分率先完成媒体互联网转型的媒体从业者取得了成功。普通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经验应用到媒体行业和媒体产品上,并不是简单复制或移置的关系,而是双向融合和重新发明。其中的关键是人,只有从业者在自己身上完成了媒体与互联网产品的融合,媒体创业成功才具备了前提条件。转型期的混沌状态不是行业错了,是人适应和驾驭变化的能力滞后于技术的变革进程。
辅助性判断标准
资讯类型。比如,媒体定位于商业财经类还是时政报道类;体育娱乐类还是文化教育类等不同的资讯类型时,其所隐含的商业价值是有差异的,天花板的高度各不相同。另外,由于资讯类型不同,面临的国家监管力度也会不同,因此创业公司应当高度关注意识形态要求,毕竟在媒体领域,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是商业价值成立的前提。从这个角度说,媒体行业的创业风险比较大。
技术进步。在传统PC时代,新闻聚合网站曾大行其道,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这类网站急剧没落,而手机新闻客户端则流行起来。这就是技术平台变化所导致的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往下推演,移动终端同样也会发生变化,未来技术进度很可能也会改变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得新闻资讯的方式。因此,媒体创业者应该考虑技术平台进步导致的竞争格局的改变,积极跟踪技术进步的步伐、抓住技术进步的潮流,在技术平台迁移过程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媒体投资的一个判断标准。
时下,新媒体的形态并未充分展开,仍有大量机会存在。即便是现在大量财经类媒体、创业资讯类媒体、科技型媒体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新媒体的形态、服务、产品模式等各方面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拥有足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怎样去服务好用户群体并获得合理商业回报,也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创业空间都是巨大的,包括主流媒体类型在纵深化、精细化发展方面仍有巨大机会。其次,很多细分领域还有大量空白,是小型媒体非常好的创业机会。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个判断,新媒体的技术形态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尚未具备。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新兴平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其特性也没有被充分、彻底地挖掘和使用,例如,视频媒体、声音媒体在新闻和资讯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挖掘。
关于媒体投资热点问题的讨论
媒体聚合平台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到现在为止,移动端新闻聚合类媒体已接近瓶颈。其用户获取的能力近乎枯竭,但用户的使用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聚合平台在数量上的扩张已面临瓶颈,但在精细化方向的扩展正当其时。同时,资讯的生产商将迎来一次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拥有较强资讯生产能力的厂商来说,由于更多渠道的打开、平台的开放,生产商会成为下一轮媒体竞争的主角,因为最后留住客户和吸引客户的仍然是内容。长远来看,在渠道和平台充分开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媒体决胜就在资讯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上。竞争已进入到以内容取胜的阶段。
媒体的泛化,一切皆媒体。无论什么性质的APP,其都具备一定的媒体属性,某些甚至具备较强的媒体属性。当一个APP拥有千万用户时,就可以将资讯快速分发到千万级、上亿的用户,其具备了非常明显的媒体属性。但我们不能用媒体方式去看待这种APP,因为这样的APP仍以实现其原本的功能为主要诉求,媒体只是其辅助手段,而不是产品的核心诉求。所以说,一切皆媒体的说法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APP要以媒体模式去运营,也不能套用媒体投资的逻辑来看待其投资价值。
在转换过程中,纸媒由于其传递效率较低而被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所取代。新兴互联网媒体和移动媒体的特点是快速、海量、移动化、个性化、互动化。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媒体组织机构(例如报社、通讯社)的转型,即在新的技术平台上,能否将资讯生产工作继续发扬光大,在转型过程中快速成长;二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需要寻找自己新的生存之道,既要更新自己的工作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又要在媒体资讯生产方式上进行彻底的改变。移动互联平台的便捷性和进入的低门槛,给许多媒体从业者带来了运营新媒体的条件。在如此情形下,媒体格局变得扑朔迷离,既有作为资讯提供方的传统媒体的继续参与,也有聚集了大量用户的新兴聚合类媒体涌入,其已成为事实上的资讯入口。除此以外,很多自媒体工作室或个人在某个垂直领域或细分市场提供高品质的,或者说独具特色的媒体资讯,也争取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怎样定位媒体投资的规律,怎样去判断一个媒体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从传统媒体的投资逻辑中获得经验
在纸媒时代,判断一份报纸的投资价值和商业价值,首先判断的指标是其订户数。报纸订户数越大时,其投资价值和市场价值也越大。当然,这中间还是会有些细微差别,例如这些订户的收入水平、购买意愿,以及其报纸内容是否导向消费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决定一份报纸是否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但无论怎样,核心的判断标准一定还是订户数量。采用这个逻辑,衡量新媒体平台投资价值的依据仍然是用户数量。哪个媒体拥有了更多的用户数,同时这些用户还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媒体资讯内容更容易导向消费行为,哪个媒体就具备了较大的商业价值。新媒体的用户数与传统纸媒的订户数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新媒体的用户是其可以接触和到达的用户,所以其创造的商业价值就远不止传统纸媒订户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新媒体可以通过互动不断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来挖掘用户更大的商业价值。就这个角度来看,其商业价值不仅仅是广告曝光,还有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商业价值。例如《罗辑思维》的模式,《罗辑思维》实际上是一个媒体,但它并不是直接用订户数去卖广告,而是去卖很多其他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书籍、月饼等等,看似“无厘头”的商业模式却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所以,新媒体的用户数量与传统媒体的订户数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是不同的,但即使这个差别存在,判断一个媒体是否具备商业价值的基础,仍然是其是否拥有足够大的用户数,以及未来是否可以拥有更大的用户数。这是第一个标准。
运营团队的能力
在拥有较大用户数的基础之上,媒体运营团队是否有能力将这些潜在的用户变成真实的用户,这就要求运营团队具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当下媒体创业中的一个稀缺资源,新媒体产业最大的挑战来自这里。部分率先完成媒体互联网转型的媒体从业者取得了成功。普通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经验应用到媒体行业和媒体产品上,并不是简单复制或移置的关系,而是双向融合和重新发明。其中的关键是人,只有从业者在自己身上完成了媒体与互联网产品的融合,媒体创业成功才具备了前提条件。转型期的混沌状态不是行业错了,是人适应和驾驭变化的能力滞后于技术的变革进程。
辅助性判断标准
资讯类型。比如,媒体定位于商业财经类还是时政报道类;体育娱乐类还是文化教育类等不同的资讯类型时,其所隐含的商业价值是有差异的,天花板的高度各不相同。另外,由于资讯类型不同,面临的国家监管力度也会不同,因此创业公司应当高度关注意识形态要求,毕竟在媒体领域,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是商业价值成立的前提。从这个角度说,媒体行业的创业风险比较大。
技术进步。在传统PC时代,新闻聚合网站曾大行其道,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这类网站急剧没落,而手机新闻客户端则流行起来。这就是技术平台变化所导致的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往下推演,移动终端同样也会发生变化,未来技术进度很可能也会改变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得新闻资讯的方式。因此,媒体创业者应该考虑技术平台进步导致的竞争格局的改变,积极跟踪技术进步的步伐、抓住技术进步的潮流,在技术平台迁移过程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媒体投资的一个判断标准。
时下,新媒体的形态并未充分展开,仍有大量机会存在。即便是现在大量财经类媒体、创业资讯类媒体、科技型媒体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新媒体的形态、服务、产品模式等各方面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拥有足够用户数量的情况下,怎样去服务好用户群体并获得合理商业回报,也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创业空间都是巨大的,包括主流媒体类型在纵深化、精细化发展方面仍有巨大机会。其次,很多细分领域还有大量空白,是小型媒体非常好的创业机会。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个判断,新媒体的技术形态目前仍处在早期阶段,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尚未具备。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新兴平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其特性也没有被充分、彻底地挖掘和使用,例如,视频媒体、声音媒体在新闻和资讯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挖掘。
关于媒体投资热点问题的讨论
媒体聚合平台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到现在为止,移动端新闻聚合类媒体已接近瓶颈。其用户获取的能力近乎枯竭,但用户的使用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聚合平台在数量上的扩张已面临瓶颈,但在精细化方向的扩展正当其时。同时,资讯的生产商将迎来一次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拥有较强资讯生产能力的厂商来说,由于更多渠道的打开、平台的开放,生产商会成为下一轮媒体竞争的主角,因为最后留住客户和吸引客户的仍然是内容。长远来看,在渠道和平台充分开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媒体决胜就在资讯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上。竞争已进入到以内容取胜的阶段。
媒体的泛化,一切皆媒体。无论什么性质的APP,其都具备一定的媒体属性,某些甚至具备较强的媒体属性。当一个APP拥有千万用户时,就可以将资讯快速分发到千万级、上亿的用户,其具备了非常明显的媒体属性。但我们不能用媒体方式去看待这种APP,因为这样的APP仍以实现其原本的功能为主要诉求,媒体只是其辅助手段,而不是产品的核心诉求。所以说,一切皆媒体的说法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APP要以媒体模式去运营,也不能套用媒体投资的逻辑来看待其投资价值。
上一篇:都市报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做好传媒与资本融合的乘法